BIO Asia–Taiwan 2023 亞洲生技大會
BIO Asia–Taiwan 2023 亞洲生技大會
≡
ENGLISH
中文
亞洲生技大會
關於亞洲生技大會
籌備委員會
國際委員會
聯絡我們
會場資訊
註冊方案
活動一覽表
註冊方案
論壇議程總覽
2023 活動一覽
2023 議程總覽表
2023 亞洲生技論壇
2023 公司展望說明會
2023 Focus Symposia
2023 區域合作論壇 (Regional Collaboration Forum)
商機媒合會
一對一商機媒合會
2023 參與公司名單
展覽資訊
展覽介紹
展覽平面圖
參展廠商列表
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媒體露出
2023/9 BioSpectrum: BIO ASIA-TAIWAN 2023 REPORT
2023/7/30 2023亞洲生技大會閉幕 規模創新高
2023/7/26 擁抱亞洲動能 2023 亞洲生技大會 規模更勝疫前
2023/6/28 2023亞洲生技大會7月26日登場 展覽、論壇規模更勝疫前 國際參與創新高
2022/6/8-「串接亞洲生技價值鏈」邁向國際創新融合之路
2021/11/4 亞洲生技大展生技產業龍頭650廠商、1600攤位 搶攻疫後千億商機
2021/7/23 聚焦先進免疫、細胞、基因治療! 生醫最新技術奪目
2021/7/22 疫情中生技產業再出發!生醫產業防疫能量整備
2021/7/21 《2021 BIO Asia Taiwan 亞洲生技大會》今開幕
2021/6/17 亞洲生技大會 「全線上」如期舉辦
2021/6/6 2021亞洲生技大會如期舉行 疫情中生技產業再出發
Banners
贊助與合作夥伴
贊助資訊
2022 贊助與合作夥伴列表
2023 贊助與合作夥伴列表
住宿&交通
住宿資訊
簽證資訊
展館與交通資訊
台北旅遊資訊
同期會議
亞洲生技大會
〉
關於亞洲生技大會
籌備委員會
國際委員會
聯絡我們
會場資訊
註冊方案
〉
活動一覽表
註冊方案
論壇議程總覽
〉
2023 活動一覽
2023 議程總覽表
2023 亞洲生技論壇
2023 公司展望說明會
2023 Focus Symposia
2023 區域合作論壇 (Regional Collaboration Forum)
商機媒合會
〉
一對一商機媒合會
2023 參與公司名單
展覽資訊
〉
展覽介紹
展覽平面圖
參展廠商列表
新聞中心
〉
最新消息
媒體露出
2023/9 BioSpectrum: BIO ASIA-TAIWAN 2023 REPORT
2023/7/30 2023亞洲生技大會閉幕 規模創新高
2023/7/26 擁抱亞洲動能 2023 亞洲生技大會 規模更勝疫前
2023/6/28 2023亞洲生技大會7月26日登場 展覽、論壇規模更勝疫前 國際參與創新高
2022/6/8-「串接亞洲生技價值鏈」邁向國際創新融合之路
2021/11/4 亞洲生技大展生技產業龍頭650廠商、1600攤位 搶攻疫後千億商機
2021/7/23 聚焦先進免疫、細胞、基因治療! 生醫最新技術奪目
2021/7/22 疫情中生技產業再出發!生醫產業防疫能量整備
2021/7/21 《2021 BIO Asia Taiwan 亞洲生技大會》今開幕
2021/6/17 亞洲生技大會 「全線上」如期舉辦
2021/6/6 2021亞洲生技大會如期舉行 疫情中生技產業再出發
Banners
贊助與合作夥伴
〉
贊助資訊
2022 贊助與合作夥伴列表
2023 贊助與合作夥伴列表
住宿&交通
〉
住宿資訊
簽證資訊
展館與交通資訊
台北旅遊資訊
同期會議
〉
ENGLISH
中文
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媒體露出
2023/9 BioSpectrum: BIO ASIA-TAIWAN 2023 REPORT
2023/7/30 2023亞洲生技大會閉幕 規模創新高
2023/7/26 擁抱亞洲動能 2023 亞洲生技大會 規模更勝疫前
2023/6/28 2023亞洲生技大會7月26日登場 展覽、論壇規模更勝疫前 國際參與創新高
2022/6/8-「串接亞洲生技價值鏈」邁向國際創新融合之路
2021/11/4 亞洲生技大展生技產業龍頭650廠商、1600攤位 搶攻疫後千億商機
2021/7/23 聚焦先進免疫、細胞、基因治療! 生醫最新技術奪目
2021/7/22 疫情中生技產業再出發!生醫產業防疫能量整備
2021/7/21 《2021 BIO Asia Taiwan 亞洲生技大會》今開幕
2021/6/17 亞洲生技大會 「全線上」如期舉辦
2021/6/6 2021亞洲生技大會如期舉行 疫情中生技產業再出發
Banners
2023-08-02
2023/7/30 2023亞洲生技大會閉幕 規模創新高
今(30)日,連續舉辦五天的「亞洲生技大會」圓滿落幕,本次展會在歷經新冠疫情後、全球解封下,整體規模再創下新高,超過10萬人次參觀;亞洲生技大會論壇更有超過1500人參與、外籍人士約3成5,一對一商機媒合會也有超過 5500場次的媒合邀請,國內外參與度明顯更勝疫前。
主辦的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表示,由於全球各國國境解封緣故,今年明顯感受到國際參與度提高。
今年共有來自19國廠商參展,美國、英國、澳洲、瑞士、比利時、義大利、波蘭、印度、馬來西亞與奧地利也設置國家館,率領各國多間生技廠商展出,顯示各國對亞洲生技大展的重視。
今年大會以「擁抱亞洲動能」(Embracing Asian Dynamics)為主題,彙集了來自19個國家、800家指標性大廠、共計2000個攤位展出。而去年首度設立的「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專區,今年也擴大展出,除了國內多間廠商外,必帝、FUJIFILM與藥明生物(Wuxi Biologics)等國際廠商也未缺席。
而自26日一連三天展開的「亞洲生技大會」中,共舉辦了共23場國際論壇,聚焦國際投資趨勢、mRNA與基因治療等,創新技術以及市場供應鏈等議題,吸引超過1500人、30多國生技專業人士參與,統計共有約35%參與者為國外人士。
台灣生物產業協會秘書長林治華指出,亞洲生技大展雖於台灣舉辦,但並非僅展出台灣的技術,更是以全球化的生技展會為願景。「展會除了將國際趨勢、專家帶入台灣外,因為生技產業是一項國際型的產業、產品銷售以全球為目標,因此,讓更多國外人士能實際參展拜訪也格外重要。」林治華也指出今年的公司展望說明會(Company Presentation)中,相較於往年以新創公司為主,今年也看到不少國際一級廠商登台介紹。
另外,在今年擴大舉辦的「多國區域合作論壇(Regional Collaboration Forum)」論壇,以讓各國展現其生技特色為目標,並同時讓台灣的特色站上國際舞台,共有日本、加拿大、澳洲、馬來西亞、香港、立陶宛、台灣等國家參與,由於效果顯著,已有許多國家確認明年也將舉辦區域合作論壇,並擴大邀請該國廠商參與。
林治華也分享,去年展出於南港展覽館二館時,發現參展廠商已滿載,考量今年能讓廠商在展出上更不受空間限制,因此選擇重返展場空間更大的一館展出,他也指出合辦單位--全球生技協會(BIO)高階主管非常看好未來雙方合作,已開始討論未來在參展商、論壇講者邀請等擴大合作,期望明年不但能充分展現台灣的生技產業成果,也讓全球生技量能在此匯聚。
請點此下載會後成果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