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 Asia–Taiwan 2025 亞洲生技大會

BIO Asia–Taiwan 2025 亞洲生技大會

新聞中心

2025/7/25 創新、特別論壇再掀高峰 數位醫療、抗體新藥雙軌驅動產業升級

2025 BIO Asia-Taiwan
創新、特別論壇再掀高峰 數位醫療、抗體新藥雙軌驅動產業升級
 
今(25)日,2025 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邁入第三日,今日的創新論壇除了延續創新抗體療法,大會也舉辦特別論壇(Special Session)更聚焦在智慧醫療、精準健康、數位健康、阿茲海默症等議題,邀請包括衛福部、工研院、台北醫學大學、宏碁集團、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GE Healthcare、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衛采(Eisai)等機構與國內外醫藥、醫材領域專家共襄盛舉,尤其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宏碁集團施振榮董事長皆親自出席,從台灣的視角出發,分享對數位健康與產業未來發展的深刻見解。
 
 
創新論壇:
ADC藥物熱潮持續延燒 智慧醫療、精準健康話題再創高峰

 
本日首場創新論壇Session A-8中,主題聚焦於創新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標靶療法,邀請到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研究平台負責人Teiji Wada,分享第一三共投入ADC新藥開發的歷程;DCB生物製藥研究所駱育壎研究員,介紹了DCB的創新pH依賴型ADC平台,以期提升ADC的專一性與療效;Labcorp中國BioA暨APAC LCMS負責人Luke Bi,則在演講中分享了ADC的生物分析方法開發挑戰與法規考量。
 
其後,A-8綜合討論則在DCB執行長李財坤主持下,與Teiji Wada、駱育壎、Luke Bi三位講者,以及台耀化學研發副總謝義簧,聚焦於如何增進ADC藥物的療效與遞送效率,以及如何擴大ADC藥物的適應症與適用患者族群進行討論。
 
創新論壇Session A-9中,聚焦於智慧醫療與AI驅動之醫療裝置監管與應用,臺北醫學大學(TMU)副校長兼內科教授李岡遠任此場開幕主持,並邀請臺北醫學大學陳瑞杰董事長探討結合基因體學與生成式AI的智慧醫療新趨勢與治理挑戰;臺北醫學大學吳麥斯校長介紹TMU所開發的AI系統TAIP‑X在智慧醫院內的臨床應用,如臨床文書自動化、智能白板及語音系統等;鴻海集團鴻海研究院李維斌執行長則從科技角度探討AI對於醫療未來的潛在機會與風險;美商安美睿生技何佳樺營運長,解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AI醫療裝置的最新監管路徑,包括自適應(Adaptive)演算法、PCCP與跨中心協調策略。
 
創新論壇Session A-10中,主題探討台灣的精準醫療未來發展,邀請到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簡任技正戴建丞、美國在台協會(AIT)商務官Jeffrey Dutton、工研院副總暨工研院生醫所所長莊曜宇開場致詞,Illumina人工智慧副總裁暨榮譽科學家Kyle Kai-How Farh,將全基因體數據與定序工具應用於加速藥物發現與開發;阿斯特捷利康基因體研究中心罕見疾病領域負責人執行總監Guillermo Del Angel,分享如何透過整合AI驅動多體學與人體生物資料庫(Biobank)的大數據相互串聯,進而加速研發創新與療法開發。
 
工研院副總暨工研院生醫所所長莊曜宇,說明如何將多體學大數據和AI當成加速精準健康的驅動力,並介紹多項在癌症、照護、微生物體與疾病研究的遺傳分析工具;Big4Bio商業長暨Wavemaker Three-Sixty Health創投顧問Dave Whelan,則以台灣與洛杉磯的鏈結為例,說明如何透過串連合作,加速催化AI健康創新、推動生物科技的未來。
 
綜合討論中,在莊曜宇的主持下,邀請Guillermo Del Angel、Kyle Kai-How Farh、Dave Whelan三位講者,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許惠恒,共同探討台灣全基因體定序的應用,以及精準醫療從國際到在地的發展機會,許惠恒也分享了精準醫療如何改善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照護的經驗,以及臺灣在遺傳健康數據使用上面臨的挑戰。
 
特別論壇:
科技巨擘與公衛聯手 打造超高齡社會下的智慧醫療生態系

 
在創新論壇之後,今年也舉辦特別論壇,分別是Session A-11中,聚焦於數位健康與智慧醫療技術,邀請多位來自軟體與硬體科技領域的企業、政府代表,分享最新布局與趨勢與商機。
 
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指出,面對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健保正面臨高齡化與慢性病負擔沉重的挑戰,其中慢性病相關支出已占健保總額的4成。健保署推動智慧健康照護四大應用,包括健保醫療雲端查詢系統、健康存摺、家庭醫師整合照護平台,以及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整合健保、公共衛生、自主健康資料,提升照護品質與效率。此外,健保署也以借助民間技術,近年已與民間App及Google合作,透過AI與健康大數據預測糖尿病風險,實踐以人為本的數位健康願景,打造永續、智慧、整合的照護體系。
 
宏碁集團創辦人暨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分享雲端醫療生態系的整合與未來展望。他指出,台灣之所以能在全球科技產業中嶄露頭角,關鍵在於從過去的「垂直整合」成功轉型為「垂直分工」的產業模式,開啟全新的技術典範;然而,他也強調,台灣的優勢不應只停留在矽晶圓製造,更應致力成為全球最具創新能量的「創新島」。
 
接著包括: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健康科技副總Paru Deshpande分享半導體技術驅動數位健康新應用;GE HealthCare商業發展主管Yommei Yanagiba分享GE致力將醫療影像結合AI與臨床工作流程,轉化為可行的精準照護解決方案;Google Top Partners Team李殷豪副總經理,說明Google透過雲端運算與AI技術,為臨床診斷、醫療流程與商業模式創造實質價值。
 
Health2Sync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鄧居義,分享其以感測器、自動化數位方案與政策,推動慢性病管理的創新,今年第四季Health2Sync將推出GLP-1藥物的數位管理應用;遠傳電信執行副總兼資訊長胡德民,從健康生態圈的不同角度切入,分享遠傳電信在健康照護轉型推動中提供的創新應用;宏碁智醫總經理許凱程,分享透過智慧科技應用,醫療可延伸至社區與基層,縮短城鄉差距,實現公平的照護;Deloitte Taiwan技術與轉型執行副總洪吉維,分享數位科技應用在提升醫療效率與推升創新的具體案例。
 
會後的綜合討論,在亞洲大會李鍾熙主席、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陳良基理事長主持下,與多位來賓進行討論。
 
專家們提到台灣在數位健康領域具備眾多優勢,不僅擁有完善的數據基礎與技術能量,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也曾指出全球一半的AI人才在台灣,顯示台灣具備高度應用潛力,若政府能明確決策、積極推動,這些數據資源就能迅速轉化為實際應用,在這樣的生態系下,台灣完全有條件成為智慧健康應用的示範基地。
 
不過也有專家強調,當前數位健康的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並強調整體生態系是相互依存的共同體,涵蓋技術成熟度、資金投入與臨床驗證、商業模式等,多重關鍵要素是否同步到位。
 
特別論壇:
突破認知退化困局!阿茲海默症診療邁向分子影像、蛋白質精準治療時代

 
Session A-12聚焦阿茲海默症的創新診斷與治療方法,首先由衛福部次長呂建德開場致詞,強調早期診斷對失智症的重要性,並期望能實現「2025失智友善台灣777」的國家願景。
 
臺灣醫界聯盟基金會(FMPAT)執行長林世嘉,則為大家統整分享目前阿茲海默症的現況,更邀請到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分享臺灣針對失智症所規劃的國家政策願景,未來期望能將各年齡層失智症患者都納入長照系統,並增加專業人員與民眾對失智症的正確識能及友善態度。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徐榮隆則從臨床角度詳細分析阿茲海默症的成因、病程發展以及診斷標準;衛采(Eisai)人類生物學深度學習部門資深協理Yukio Ishikawa分享,以β類澱粉蛋白(β-amyloid)為核心發展阿茲海默症療法的歷史與目前里程碑。
 
新旭生技執行長張明奎分享阿茲海默症的次世代診斷方法以及透過免疫療法和蛋白質降解劑去除腦部病灶的創新療法。日本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QST)高階神經影像中心主任樋口真人(Makoto Higuchi)分享神經退化性疾病分子影像探針的開發及臨床應用、QST影像物理組組長山谷泰賀則分享腦部正子斷層造影(PET)技術近年的進展、
 
長典生物科技執行長呂陸宜分享其透過生物晶片平台開發血液診斷技術的歷程與最新進展,韓國Illimis Therapeutics執行長Sanghoon Park則分析大腦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s)如何清除腦中病灶的機轉、安立璽榮董事長暨執行長陳泓愷則分享透過抑制微膠細胞(Microglia)誘導的神經發炎反應來治療阿茲海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