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 Asia–Taiwan 2023 亞洲生技大會

BIO Asia–Taiwan 2023 亞洲生技大會

新聞中心

2024/7/25 「從亞洲綜觀全球生技商機」 2024 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第二日

從mRNA、基因療法、CMC到轉譯醫學,臺灣生技發展的四大關鍵趨勢!


今(25)日,2024 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4)系列活動,在臺北南港展覽一館邁入第二日。本日論壇中的三場創新科技論壇,分別針對mRNA於疫後時代的新治療模態發展前景,生物製劑製造開發不可忽視的藥品化學製造與管制(CMC),以及從實驗室創新成果走入臨床開發、最終嘉惠患者的轉譯醫學,為與會聽眾帶來相關領域的重要趨勢與實務經驗分享;同日,也邀請到本屆傑出生技產業獎得獎廠商,於論壇中輪番介紹公司的發展策略、技術亮點與最新進展。
 
疫後的治療新模組:mRNA療法與基因療法,開啟個人化醫療時代
 
論壇六(Session 6)「mRNA與新療法模態」中,針對這項在COVID-19疫情期間崛起的新技術,邀請到日本國家生物醫學創新、健康與營養研究所(NIBIOHN)理事長中村祐輔(Yusuke Nakamura),分享可針對每位患者設計、靶向腫瘤新生抗原的mRNA癌症疫苗,期待藉此突破免疫療法困境;前諾華(Novartis)全球藥品開發負責人兼醫學長、現任Syncona管理合夥人蔡正華(John Tsai),分享當紅的基因療法在法規批准上遇到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私募基金Delos Capital合夥人、前莫德納基因(Moderna Genomics)總經理兼科學長黃翊群(Eric Huang),分享mRNA作為癌症疫苗、核酸藥物,以及國際上基因編輯療法的最新進展;Kudo Biotechnology商業策略與企業發展總監曾祥霖(Kevin Chan),則從委託開發及製造服務(CDMO)視角,解析mRNA產品在製程開發、品質管理及運輸上的實務挑戰。
 
論壇七(Session 7)「傑出生技獎成功故事」中,特別邀請到本屆傑出生技產業獎得獎廠商,輪番上台短講介紹公司的發展策略、技術亮點與最新進展,包含:美時、藥華藥、邦睿、國邑、東生華、仲恩、醫揚、明基透析、育世博、優億、視航、安立璽榮、博晟、貝克、寶泰、台新藥、太景、宏智生醫、生展,並將在明日登場的「亞洲生技大展」開幕式中舉辦頒獎典禮。
 
從CMC到轉譯醫學,臺灣生技發展不可或缺的兩大關鍵
 
論壇八(Session 8)以「CMC專案設計之策略洞見:開拓生物製劑開發成功」為題,邀請到4名生物製劑專家代表,針對藥品化學製造與管制(CMC)分享演講。
 
德國OncoOne Research & Development GmbH副總Friedmund Bachman,分享了生物製劑研發過程中,有關CMC製程開發所需注意的各項細節;諦醫生技執行長朱鑫懋,分享諦醫生技透過創新的多臂鏈接體(multi-arm linker)和其專有的藥物束(drug bundles)技術,來開發結構複雜的下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
 
蘇州啟德醫藥(GeneQuantum Healthcare)科學長Paul Song,分享了啟德醫藥在ADC技術的開發,以及其擁有的特殊抗體藥物鏈結技術所帶來的製程優勢;泰宏科學執行長張安雷則分享全球藥品CMC設計趨勢與觀察,並指出失敗的藥物常常只是因為設計出問題,因此藥物開發若能越早發現問題、加以解決,越能提高藥物成功率。
 
論壇十(Session 10)則以「轉譯醫學:從創新到商業成功」為題,邀請到美國BlossomHill Therapeutics總裁暨執行長崔景榮(Jingrong Jean Cui),以crizotinib、lorlatinib、repotrectinib這三項她曾主導研發、並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的腫瘤藥物做舉例,詳細分享其從設計藥物到商業化上市的思路。
 
上海泰勵生物科技(Tyligand Bioscience)總裁暨科學長仲伯禹,分享口服高選擇性的c-Met抑制劑Bozitinib從實驗研究到臨床的過程,並表示該藥不只從生物學證明了c-Met是一種有前景的癌症治療靶點,在轉譯醫學研究上也證明,其可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神經膠質母細胞瘤(GBM)。
 
臺灣生物醫藥製造(TBMC)執行長張幼翔,也從CMC角度分析分享新藥從臨床前階段轉譯到上市階段,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三位講者也在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謝興邦主持下,於綜合討論中暢談轉譯藥物申請專利、推向臨床試驗,以及GMP製造的實務經驗。